一、課程信息
課程編号:A109001B
課程名稱: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課程類别:公共基礎課程
學 分:3
學 時:48
适用範圍:全體大一新生
二、課程的性質與任務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面向大學生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修課程。本課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價值取向,從當代大學生面臨和關心的實際問題出發,以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法制觀教育為主要内容,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體驗,幫助大學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揚偉大的中國精神,确立正确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道德修養,增強學法、用法的自覺性,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為大學生進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惡、美醜和加強自我修養的能力,逐漸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紮實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礎。
三、課程内容、基本要求與學時分配
章節 | 内容與基本要求 | 課時安排 | 備注 | |
授課 (課時) | 課外實踐 (課時) | |||
緒論 | 了解:通過學習,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發展的新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理解: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與法治素養的意義。 掌握:把握本課程的特點,掌握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确自己肩負的曆史使命和時代責任。 | 4 |
|
|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問 | 了解:人生觀的基本内涵以及對人生的重要作用; 理解: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的重要意義; 掌握:處理各種關系的方法,立志在實踐中創造有價值的人生,做到和諧發展。 | 4 |
|
|
第二章 堅定理想信念 | 了解:理想信念、共同理想的含義和特征; 理解:理想信念對大學生成才的重要意義,樹立馬克思主義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掌握: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把理想轉化為現實,實現中國夢。 | 4 |
|
|
第三章 弘揚中國精神 | 了解:中國精神的科學内涵,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 理解:愛國主義的科學内涵和民族精神的優良傳統,創新創造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禀賦; 掌握:做忠誠的愛國者及改革創新實踐者的途徑。 | 4 |
|
|
第四章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内容; 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曆史底蘊、現實基礎、道義力量; 掌握:積極努力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個扣子 | 6 | 做一次社會調查 (4課時) |
|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 了解:道德的曆史演變、功能、作用和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革命道德; 理解:公共生活、職業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的内容;正确的擇業觀、職業觀、戀愛觀、婚姻觀及公德意識的養成; 掌握:學習和掌握社會生活領域的道德規範和法律規範,自覺加強道德修養和法律修養,錘煉高尚品格。 | 6 |
|
|
第六章 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 了解:法律的概念與曆史發展,憲法規定的基本制度、實體法律部門和程序法律部門,社會主義法治思維方式與法律的至上地位,法律權利與義務以及二者的關系; 理解:社會主義法治觀念的主要内容、社主義法治思維方式的基本含義和特征,我國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 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增強維護法律尊嚴的自覺性和責任感。樹立法治理念,培養法治思維,維護法律權威,成為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何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 14 | 參加一次法院旁聽 (2課時)
|
|
合計 |
| 48 |
|
|
四、推薦教材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修訂版
五、授課方式
1.理論授課:以教學課件與闆書為主。
2. 多媒體授課:适當運用多媒體進行與教材内容相關的視頻資料演示。
3.讨論:教師集中指導、學生分組讨論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
4.實踐教學:以自然班或者小組的形式完成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志願服務活動、法院旁聽等實踐活動。
考核辦法
1.平時成績: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50%:包括平時作業(10%)、社會實踐報告(15%)、課堂考勤、讨論與測驗(25%)。
2.期末成績:100分折合為總成績的50%
3.考試方式:閉卷考試
4.成績評定:五級分數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