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在2020級新生範圍内全面開設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共設30個課堂,課堂規模平均117人,課程覆蓋本校區2020級新生3600人,威海校區500人,做到全覆蓋。學校接到教學任務後,克服教師緊張的困難,緊急動員教師參與到課程的授課工作中,因為9月份才開始排課,教師們的工作量已經基本安排滿,為此學院與教務處協商,專門排出學生的上課時間、教室、教師。
課程設置2個理論學分,32學時,1個社會實踐學分。按照北京市的相關要求覆蓋所有知識點,課堂教學28學時采取課堂講授方式,4學時線上教學。課程評價體系如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評價體系
面對00後大學生,引入“雨課堂”、“問卷星”等微調查,設置“抖音時間“、組建班級”微信群“等微模塊,增加了學生認可度。為提升教學實效,及時反饋學生“應知應會”掌握情況。适當調整平時成績打分方式,50分平時成績以三次課堂小考為主體項,以課堂随機設問、提問、互動、論述為加分項,大大提升了提高了學生“擡頭率”。
課程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努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
特色教學環節一:“習大大指導我看社會熱點”——課前十分鐘的學生講思政課
學生按小組以“學習綱要”中“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為指導,解讀社會熱點難點問題,任課教師進行指導。這有效破解了大學生頭腦中的疑問,推動大學生在科學的方法和理論指導情況下,步步推進,得出結果,既能使自己信服,又使同學們信服,還掌握了科學的方法論;有效實現了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統一,大學生具備了主動認識社會的能力和意願,同時發揮了大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能夠引導同學們正确地看待和分析問題。從學生們進行展示的題目中即可看出大學生發揮主體性對知識和理論學習的深入以及對他們知識體系建構的重要意義。如:從印度禁用中國APP淺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2016-2020美國的退群之路、TikTok背後的隐性戰争:輿論話語權、身份政治下的美國大選等。
特色教學環節二:“對話青年習大大”——《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讀書讨論會
安排學生分組提前閱讀讨論《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選派代表在班級作彙報發言,并形成讀後感。實現了對青年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引領。習近平從16歲赴梁家河到23歲離開,年齡和大學生相仿,更加容易産生情感共鳴和心靈共振。大學生通過閱讀-讨論-分享-思考-成文,形成“穿越”曆史—聯系現實,理解領袖—反觀自身,這樣一個完整的人生價值思考和引領過程。實現了對青年大學生的現實啟發。通過閱讀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與群衆同甘共苦、刻苦讀書、艱難曆練的故事,能夠啟發青年大學生汲取榜樣力量,喚醒當代青年擔負起中華民族複興責任擔當。
特色教學環節三:“一張導圖繪到底”——processon思維導圖系統梳理新思想知識點
基于學生特别是理工科學生的學習特點,将課程梳理出113個主幹知識點、354個次幹和再次幹知識點,通過32課時,一張processon思維導圖,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有知識點通過“一張表”呈現出來。processon思維導圖大大增加了習思想的理論性、邏輯性、關聯性,“八個明确”、“十四個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等傳統教學的重點難點等亦更加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