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
基本信息
姓 名 :徐先豔
職稱/職務: 副教授
電子郵件:xxy_sc@163.com
辦公地點:向陽辦公區2号樓2302
通訊地址:beat365官方网站100044
所在系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部
個人簡曆
1980年出生,1998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2008年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獲博士學位。
研究領域
1.馬克思主義哲學;
2.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科研項目
1.主持“生産力發展與青年地位作用變遷的關系”,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一般項目,完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
2.主持“馬克思社會存在論研究”,中央團校青年項目,完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
3.主持“2021年度青年網絡意識形态主要特征與引導建議”,中央團校一般項目,完成,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
4.主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青年化闡釋研究”,中央團校一般項目,完成,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
5.主持“馬克思主義在京西地區早期傳播溯源和馬克思主義讀書會品牌建設”,門頭溝區委宣傳部橫向課題,完成,2022年10月—2023年7月。
論文及著作
論文:
1.《社會存在與曆史唯物主義》,《哲學研究》2009年第3期,獨著,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2.《從“類存在”到“社會存在”——讀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3年第5期,獨著。
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内容“重複性”問題及其求解》,《思想理論教育》2014年第1期,獨著。
4.《泰勒斯與西方哲學思維特質的奠定》,《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獨著。
5.《現代性的後果:空間重組與他者》,《當代中國價值觀研究》2017年第6期,獨著。
6.《馬克思主義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與新時代青年發展》,《中國青年研究》2018年第8期,第一作者,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7.《改革開放以來有關青年地位和作用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青年探索》2020年第4期,獨著。
8.《增強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制度認同的理論思考》,《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年第11期,獨著。
9.《當代青年“精緻生活”的表現、成因及引導》,《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1年第2期,獨著。
10.《現代性視域中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生成邏輯、基本内涵及時代價值》,《教學與研究》2021年第5期,第二作者。
11.《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建設内涵式發展的理論意蘊和實踐要求》,《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年第23期,獨著,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12.《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治黨治國重要方式的生成邏輯》,《思想教育研究》2022年第3期,獨著。
13.《時代新人的生成邏輯、基本特征和培育路徑》,《教學與研究》2022年第4期,第二作者。
14.《當代青年消費行為的新動向、成因及引導——基于2021年微博熱搜消費事件的分析》,《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2年第4期,第一作者。
15.《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青年的價值意義與原則路徑》,《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年第19期,第二作者。
16.《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建構的價值意蘊》,《南華大學學報》,2023年第1期,第一作者。
17.《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的三個特征》,《中國青年報》,2023年12月26日。
專著:
1.《馬克思社會存在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獨著。
2.參與編寫《讀經解典(人文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3.參與編寫《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史》(人民出版社,2018年),作為第四作者獲得2021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
4.參與編寫《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熱點年度發布(2021)》(團結出版社,2022年)
5.參與編寫《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新論域》(中山大學出版社,2022年)
6.合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數據治理研究》(團結出版社,2022年)
7.參與編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引論)》(團結出版社,2022年)
8.參與編寫《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青年學者成長之路》(團結出版社,2023年)
9.參與編寫《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熱點年度發布(2022)》(團結出版社,2023年)
譯著:
《尋解訪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