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基本信息
姓 名 :邬曉燕
職稱職務:教授/博士生導師
電子郵件:xywu@bjtu.edu.cn
辦公地點:向陽辦公區2号樓2110
通訊地址:beat365官方网站 100044
所在系部:研究生公共教學教研部
個人簡曆
邬曉燕,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兼任北京自然辯證法副理事長、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技創新委員會常任理事、北京市科協前沿科技倫理與公共政策智庫基地專家。
開設“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自然辯證法概論”、“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等本、研公共課程,“科學技術哲學原理研究”“科學技術與社會專題研究”“科技哲學經典原著選讀”等研究生專業課程。
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自然辯證法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等重要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2部、譯著2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省部級課題6項,參加國家社科、省部級等項目20餘項。
研究領域
1.生态治理
2.科學技術與社會
科研項目
主持科研課題:
1.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綠色技術創新與生态文明轉型的協同演化研究”,2021
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綠色技術範式引領生态文明建設研究”,2020
3.北京市習中心項目:“生态文明責任觀的理論意涵與實踐向度研究”,2018
4.北京市教工委項目:“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
5.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民綠色發展意識調查研究”,2015
6.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科技風險引發的文化沖突問題及對策研究”,2009
論文及著作
著作類
1.《中國生态修複的進展與前景》,經濟科學出版社,2017
2.《科學烏托邦主義的建構與解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3.《再造市民社會》(譯著),陝西人民出版社,2011
4.《科學與文化》(譯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論文類
1.《數字化賦能生态文明轉型的難題與路徑》,《人民論壇》,2022(3)下
2.《數字化社會的烏托邦幻象與合理重建》,《自然辯證法通訊》,2022(04)
3.《讓數字文明造福各國人民》,《人民日報》,2021-11-25
4.《危中有機,唯創新者勝》,《光明日報》,2020-8-3
5.《多維共建工程倫理教育》,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7-23
6.《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現實難題與路徑探索》,《學術前沿》,2019(04)上
7.《實施生态修複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途徑》,《人民日報 理論版》,2018-4-24
8.《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體系建設》,《光明日報》,2018-6-26
9.《美國工程倫理教育的曆史概況、教學實踐和發展趨向》,《自然辯證法通訊》,2018(03)
10.《論綠色技術範式的制度建構——從李約瑟問題談起》,《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7(01)
11.《論約瑟夫·阿伽西的多元論批判理性主義科學觀》,《自然辯證法通訊》,2016(02)
12.《論技術範式更替與文明演進的關系——兼論以綠色技術範式引領生态文明建設》,《自然辯證法研究》,2016(01)
13.《國家建設背景下的國家生态責任與生态治理能力建設》,《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2016(01)
14.《垂直管理協同治理環境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1-10
15.《科技烏托邦思想運演的曆史審思與當代鏡鑒》,《史學理論研究》,2016(04)
16.《轉基因作物商業化及其風險治理:基于行動者網絡理論視角》,《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2(04)
17.《科學烏托邦主義的曆史合理性解析》,《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8(4)》
18.《科學烏托邦主義的多維解構及其啟示》,《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06)
獲獎榮譽
1. beat365智瑾獎優秀青年教師(2020)
2. beat365優秀共産黨員(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