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基本信息

 

姓  名 :張梓軒

職稱/職務:教授

辦公電話:010-51685226

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澱區上園村3号beat365100044

電子郵件:zhangzx@bjtu.edu.cn

所在系部:

 

教育背景

新聞傳播學博士。清華大學碩博連讀,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聯合培養博士生、訪問學者。

 

工作經曆

beat365語言與傳播學院傳播學系,教授,碩導。

 

研究方向

理論傳播

應用傳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外傳播研究

 

招生專業

新聞傳播學碩士

新聞與傳播碩士

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

 

科研項目

1.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黨報在移動智能終端的傳播效果研究”。

結項鑒定獲批優秀,是我校本學科首個獲批優秀鑒定的國社科項目;

結項報告獲人民日報研究部、國家衛健委中國人口宣教中心等單位的采納;

項目階段性成果《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短視頻與直播》獲首屆青年新媒體學術研究“啟皓獎”評委會特别獎;

項目階段性成果、本人擔任一作的《因襲與重塑:移動傳播時代的新聞視聽語言特征研究》獲第二屆青年新媒體學術研究“啟皓獎”卓越學術獎。

2.主持北京社科基金項目“基于移動優先戰略的北京市主流媒體深度融合模式研究”。

階段性成果“A Hierarchical Model of Citizen Journalism Content Production:Multiple Levels of Influences”發表于IAMCR。

3.主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項目“‘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标研究”子課題“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4.主持北京社科聯青年項目“網絡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研究 ”。

5.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形象跨媒體傳播的創新路徑研究”。

6.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非華語區播出的中國紀錄片的受衆解碼研究”升級項目。

7.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非華語區播出的中國紀錄片的受衆解碼研究”。

8.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超越想象的共同體:電視頻道國際傳播的内容表達”。

9.主持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基礎研究宏盟支持計劃“中國影視在東南亞的區域傳播史”。

 

另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等各級各類課題多項。

 

教學工作

1.融媒體類課程群:《融合媒體編輯》(本科課程〉、《融媒體理論與實務》(本科課程)、《媒介融合研究》(專業碩士課程)、《多媒體叙事》(學術碩士課程)等。

2.其他本科類課程:《視聽語言》、《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導論》等。

3.其他研究生類課程:《國際傳播與跨文化傳播研究》等。

4.指導大學生創業創新訓練項目,《移動互聯網時代非遺文化意義與市場價值的對接方案》獲國家級創業訓練項目認定。

5.主持虛拟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極端場景下航拍報道虛拟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獲評校級金課。

6.主持beat365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挖掘叙事的力量——研究生學術寫作能力建設研究”。

7.主持beat365教學改革和建設項目“媒介融合背景下傳播學理論教學與業界實踐的融合創新模式研究”。

8.主持北京市教學改革與建設項目“傳播學專業人才的産學研合作培養模式探索”。

 

論文/期刊

國際傳播研究

1.張梓軒,商俊:《國家形象多重塑造中的信譽與情感證明——基于中外合拍片英語評論的語義網分析》,《現代傳播》(CSSCI來源期刊),2020年5月。

2.張梓軒,田源:《從國際市場進入模式看文化走出去——基于央視紀錄頻道國際合作制片的研究》,《現代傳播》(CSSCI來源期刊),2017年5月。

3.張梓軒,許晖珺:《中外合作紀錄片的國際受衆解碼》,《現代傳播》(CSSCI來源期刊),2016年6月。

4.張梓軒:《中國大陸與新加坡電視劇合拍研究》,《現代傳播》(CSSCI來源期刊),2012年2月。

5.張梓軒,滿悅:《中外合辦紀錄片欄目在國際傳播中的叙事策略探析》,《中國電視》(CSSCI來源期刊),2020年6月。

6.張梓軒,路靜怡:《國際合作制片在新時代中國題材紀錄片中的深化與創新》,《中國電視》(CSSCI來源期刊),2019年6月。

7.張梓軒,田源:《淺論自然題材類紀錄片的國際傳播優勢——以央視紀錄頻道為例》,《中國電視》(CSSCI來源期刊),2017年5月。

8.史安斌,張梓軒:《危機傳播的跨文化轉向研究》,《新聞與傳播評論》(CSSCI集刊),2017年春夏卷。

 

媒介融合研究

1.Di Zhang, Zixuan Zhang, He Huang,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Citizen Journalism Content Production:Multiple Levels of Influences, IAMCR,  2019.7

2.張梓軒,梁君健:《因襲與重塑:移動傳播時代的新聞視聽語言特征研究》,《新聞大學》(CSSCI來源期刊),2017年10月。

3.張梓軒,王冰:《A/B 測試原理在新聞生産中的運用及其對新聞業融合轉型的潛在影響》,《中國出版》(CSSCI來源期刊),2017 年 12月。

4.張梓軒,湯嫣,王海:《動态社交語言對表意功能的革新——探析“移動短視頻社交應用”賦予新聞傳播的新空間》,《中國編輯》(CSSCI來源期刊),2015年9月。

5.張梓軒,趙化:《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編輯部研究——以中央電視台英語新聞頻道新媒體新聞編輯部為例》,《中國編輯》,2017年2月。

6.張梓軒,雷建軍:《黨報微博轉變政治傳播話語體系的探索》,《新聞記者》(CSSCI來源期刊),2013年8月。

7.張梓軒,李政,李倩:《央視新聞移動網:主流媒體基于移動智能終端的融合創新實踐》,《中國記者》,2017年6月。 

8.張梓軒,韓雪瑩:《媒介融合時代交互式符号的構成系統:基于2013-2015年荷賽獎交互式紀錄片的研究》,《新聞春秋》,2016年2月。

 

獲獎與榮譽

2021年入選beat365“青年英才”計劃

2021年獲beat365語言與傳播學院優秀共産黨員

2021年獲beat365研究生教學成果二等獎

2020年獲校級一流課程建設虛拟仿真類金課

2020年獲第二屆青年新媒體學術研究“啟皓獎”卓越學術獎

2018年獲beat365第十二屆青年教學基本功大賽三等獎

2018年獲beat365優秀畢業生班主任

2017年獲兩項beat365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5年獲beat365優秀主講教師

2015年獲beat365語言與傳播學院首屆青年教學基本功大賽特等獎

2012年獲得beat365畢業生我最敬愛的老師稱号

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獲得beat365語言與傳播學院畢業生我最敬愛的老師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