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藍縷,薪火相傳,重踏這方熱土

發布日期:2021-09-08

2021年7月22日至7月31日,beat365官方网站“尋根溯源,築夢前行”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團一行14人赴交大平越校址(今福泉)等地開展黨史宣講、結對幫扶、追根溯源、社情調研、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實踐活動。

前期

為了确保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出行前做了大量的材料和物資的準備,實踐團開了7次線下集中讨論會和3次線上讨論會,每次時長達到10餘小時,共計100小時。準備過程中對所有實踐成員進行分類分工,詳細安排每人承擔的具體工作,形成了一套詳實的實踐方案,一套安全預案,兩套出行方案等文件。

一、理論宣講 黨史故事傳基層

為深入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将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的精神厚植基層群衆,實踐團将beat365特色黨史宣講活動帶到福泉。2021年7月27日至7月29日,實踐團成員在指導教師劉慧敏帶領下,依據自己的專業優勢,前往福泉市城北社區、雙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馬場坪街道辦事處、金山街道辦事處連續開展5場宣講活動,覆蓋各行業、各年齡階段黨員和群衆,參與人數近千人。

結合宣講滿意度調查,為宣講團後期宣講工作開展提供了重要依據和寶貴經驗。此次宣講不僅體現了社區和街道對黨史學習的重視,也生動展現了實踐團成員的飽滿熱情和專業技能。通過實踐團成員的專業宣講,社區和街道的黨員同志們紛紛表示要繼續認真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從黨的百年曆史中赓續紅色血脈,切實把學習成效不斷轉化為工作的動力和實效。

二、結對幫扶 築夢前行送關愛

7月28日上午,beat365官方网站“尋根溯源,築夢前行”暑期社會實踐團一行在班班主任朱寶、蔣鵬翼、政治老師胡靜憶的帶領下來到福泉市鳳山鎮竹王城村和牛場鎮迥龍村,看望幫扶的兩名學生及其家人,給她們送去全院領導老師的關心和祝福。

實踐團來到村子裡看望了幫扶對象,通過觀察學生生活成長環境和促膝長談等方式,了解到學生們在生活方面和學習方面的情況,也了解到學生對于自己個人的評估和未來奮鬥的目标。實踐團成員們均是參與到幫扶學生計劃中的具體實施者,也是通過這樣面對面的交流,通過這樣點對點的體驗為未來的幫扶工作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實踐團成員們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不斷鼓勵這兩位同學面對困難時樹立不斷克服困難的信心,勤奮學習,用奮鬥譜寫最美麗的年華。

最後,實踐團将在北交帶來的學習用品和交大文創産品送給了兩位同學,鼓勵蘭同學要樹立信心,勤奮學習,用努力來改寫自己的命運。

圖21 實踐團與楊同學一家合影

三、追根溯源 福中文廟葛鏡橋

抗戰期間,交大師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平越度過,先後共有6年。學校遷到平越後,沒有适當的校舍,于是利用平越縣孔廟,作為學校本部;利用舊時的考棚,作為學生宿舍;在孔廟附近福泉山上張三豐修道處的舊址興建了圖書館,很多書籍是向各地校友募捐而來的。

7月28日下午,實踐團來到交大辦學舊址福泉山文廟,回想起在當年戰火紛飛的年代,鄉親們将文廟和最好的房屋騰出,作為學校的校舍,使交大學子還有這樣一片平靜的地方可以學習上課。身處其中,便能感受到交大與福泉的深厚情緣,感悟烽火歲月中的交大精神。

随後實踐團一行來到葛鏡橋,感受中國橋梁的風采。葛鏡橋位于福泉城東南的麻哈江上。這裡是交大師生曾經經常來實習測繪、休閑放松的地方。茅以升在平越辦學期間,曾到葛鏡橋實地參觀,高度評價道“北有趙州橋,南有葛鏡橋”。

循迹所至,實踐團嘗試着還原八十多年前老照片裡的回憶。

山城的燈火激勵着八十二年前的交大人自強不息,也激勵着如今的福泉中學繼續前進。

7月26日,實踐團在福泉中學舉辦座談會。福泉中學常務副校長張光奎、黨委副書記陳擁軍、副校長胡正林、副校長金霞、辦公室主任王志、班主任代表朱寶和“尋根溯源,築夢前行”社會實踐團隊齊聚茅以升樓。座談會上,福泉中學的各位領導老師對beat365師生一行的到來表示了歡迎。張光奎副校長對福泉中學的整體情況作了詳細介紹,劉慧敏老師代表beat365給福泉中學的師生贈送了禮物。會後,實踐團參觀了校園和橋文化課程基地,了解福泉中學橋文化基地建設情況,感受福泉中學竢實揚華、自強不息的校訓,深刻了解福泉中學辦學特色和辦學理念。

圖32 實踐團在福泉中學茅以升像前合影

四、鄉村振興 率先典範看黃絲

黃絲村位于貴州省福泉市黃絲鎮,是福泉市鄉村振興的典範,曾獲得"五好"基層黨組織、州級"五好、四新、三落實"示範村、州級"集體經濟強村"等榮譽稱号。7月30日,實踐團來到這裡進行參觀和調研,黃絲村黨支部書記鄒念軍全程陪同。

鄒書記回憶起當年黃絲的情況時,刹那間大家仿佛回到那個時代。上世紀,黃絲村還是一片窮山溝,是人均不足1000元的貧困村。從1995年至今擔任黨支書起,鄒書記帶領村民們幹起了第三産業,開農家樂、小賣鋪、賣手工藝品,形成了“土地流轉穩賺,家門口打工好賺,鄉村旅遊多賺”的“三賺”良好局面。

圖38 聽鄒書記講黃絲的過去與現在

在對黃絲村的調研中,團隊真實地感受到黃絲村鄉村振興工作的豐碩成果和卓越成績,也見微知著,了解到福泉市委在貫徹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局下對一個鄉村的關注和支持。

黃絲村調研活動給大家上了一節生動形象的實踐課,了解到了鄉村振興給農村家家戶戶帶來的改變。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在脫貧攻堅目标任務已經完成的形勢下,“三農”工作重心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轉移。福泉市振興局也在團隊出行前的45天前正式挂牌成立,福泉市也迎來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新起點。

五、紅色基地 革命精神在心中

7月25日下午,實踐團來到遵義會議會址。大家透過一件件珍貴的革命遺物、一幕幕感人的場景全面了解了中央紅軍長征之路的曆史,重點學習了遵義會議召開的背景、原因、會議内容和精神,深刻體會了中國革命發展的艱難曆程。通過講解員的描述和解析,同學們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決定中國革命前途的危急關頭。

通過此次參觀學習,隊員們重溫了革命曆史,深刻感受到中國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深切感受到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孕育的寶貴精神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大家紛紛表示,要牢記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敢于擔當,改革創新、奮發有為,為黨和國家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随後,7月26日,實踐團赴福泉烈士陵園開展祭奠英烈活動。

青山處處埋忠骨,蒼松翠柏照英雄。在烈士陵園紀念碑前,實踐團隊成員們整齊肅穆列隊,面對高大雄偉的人民英雄烈士紀念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向革命先烈鞠躬默哀。團隊成員沿着烈士紀念碑,踏着沉重的步伐,一步又一步的邁上台階,逐一瞻仰烈士墓、英烈牆,表達對革命先烈無限的敬仰和無盡的懷念。

通過此次為期十天的社會實踐,感受了國家的日益強大與崛起,激發了每一名團隊成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實踐已經結束,每個人都更新了自己對祖國社會現實的認識,新時代的祖國建設突飛猛進,今後我們交大學子将繼續秉承“知行”校訓,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